【行業資訊】融資收緊、房企放緩拿地 二三線城市頻現土地流拍



最近一段時間,土地流拍和底價成交的現象在二三線城市頻頻上演,南京、武漢、天津等熱點城市也位列其中。在流拍地塊增多的同時,多城土地交易量同比、環比均出現下降。多位接受財聯社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,土地市場降溫的背后,與房地產融資環境收緊及開發商調整投資計劃有關。“一些房企對未來市場的預期不太樂觀,出于自身財務安全的考慮,投資規模有所縮減,并因此放緩了拿地節奏。”中指院杭州分院副總經理高院生表示。
在土地交易量下降的同時,2019年8月全國336城經營性用地供應總面積約24769萬平方米,環比上漲近20%。二線城市土地供應量環比增長超過兩成,包括杭州、武漢、天津等熱點重點城市的土地供應量均有增加,其中不乏主城區的優質宅地。“八月土地供應量有所增長,但房企拿地熱情卻有所降低,這應該是土地交易下降的原因之一。”克而瑞研究中心副總經理楊科偉表示。
對于房企凈負債率水平上升的原因,楊科偉分析稱,這與今年一季度樓市銷售及房企融資出現“小陽春”有關。今年三、四月土地市場較火熱,房企拿地較積極,不少房企抓緊時機展開一波融資,使得現金流出較多。但5月以后,房地產融資環境發生變化。監管部門不僅收緊了房地產信托融資,對房企海外發債用途也做出進一步限制。“在融資環境收緊的背景下,由于房企投資要有足夠的自有資金支付,其在拿地環節的杠桿率有所降低,投資因而變得相對謹慎。”高院生認為,“房企拿地謹慎的另一個原因是,在融資與銷售均面臨一定壓力下,有必要降低企業負債率以提高財務安全。確保現金流安全、強調銷售回款,成為很多企業今年下半年業績一項重要指標。”就融資政策變化對房企投資的影響,有開發商向記者表示,一些通過“前置融資”拿地加杠桿的企業,受到的沖擊尤為明顯。